学习园地

您当前的位置 : 山东烟台干部学院 >> 学习交流 >> 学习园地

红色胶东 | 风云——胶东兵工厂的发展

发布日期:2020-08-03 信息来源: 字号:[ ]

  

胶东兵工厂生产的武器

第三兵工厂——1941年1月8日,东海独立团配合“第五旅”十四团,围歼了盘踞在昆嵛山辛庄、无染寺一带的“抗八联军”,缴获了一个有十几台简陋设备的修械所,东海兵工厂奉命接收。1941年3月,利用缴获的战利品,根据上级的指示,以东海兵工厂为基础,在泽头镇的上泊子、大宋家建立了第三兵工厂,也称“第五旅”第三兵工厂。1944年以后,该厂生产规模稳定发展,月产子弹数量最高达22万多发。全国解放后,胶东兵工三厂发展到1000多人,迁到博山石灰坞,改属中央兵工局领导,改为第二兵工厂。第四兵工厂——1941年春,胶东第四兵工厂在栖霞牙山北麓高家沟村成立,后迁至清香崮、李老铺、河东等村。11月,与牙山地区第二兵工厂合并,“兵工四厂”番号撤销。1944年4月,胶东军区在栖霞县蚕山脚下曲家沟村成立第十三团弹药厂。1945年8月,抗战胜利前夕,该厂迁至掖县。由于国民党挑起内战,1946年秋,兵工四厂又奉命迁回栖霞境内寺口乡的大榆庄村和邴家村,主要生产八二迫击炮。人员发展到500多名,每月平均生产7000发迫击炮弹,曾创一月生产3万发炮弹的记录,全厂荣立集体一等功。第五兵工厂——1941年春,胶东军民展开反投降斗争,消灭了大部分勾结日寇、专搞反共磨擦的国民党投降派、杂牌军。根据地因此扩大,连成一大片完整的地区,兵工生产获得空前发展。胶东区委在牟平鹊垛山区建立了第五兵工厂,主要生产枪械。1945年夏,胶东军区后勤部兵工总厂成立,9月对各厂进行了生产专业化调整:一厂生产机枪和炮弹壳;二厂生产迫击炮及其配用的炮弹;三厂生产枪弹;四厂生产82毫米迫击炮弹;五厂生产军用化工原料和火药炸药。各厂生产效率、产品质量大幅提高。创设研究室——1941年9月,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工业研究室成立。1943年7月,研究室技术员秦月斋等人先后试制成功硝化棉、硝化甘油、乙醚、丙酮等。1944年夏,在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情况下,技术干部王旭九带领20多人的试制队伍七天七夜奋战,终于制出硫酸,为大规模弹药生产打下了基础,许世友司令员和贾若瑜参谋长赶到现场祝贺。至1944年,研究室共研制出土法制造干电池、利用当地资源制造火碱和肥皂、利用土产油料制取甘油等30多项成果。至1947年,研究室人数达到320人,科研成果也越来越多,在淮海战役、孟良崮战役、潍坊攻坚战等大小战役战斗中立下大功,受到军区领导的多次表扬。研究室还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才,成为新中国工业生产和科研战线上的中坚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