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动态

您当前的位置 :灯塔·烟台智慧党建 > 本地动态 > 工作动态 正文

答好幸福“考卷”——记大海阳社区党委书记冷晓燕(二)

发布日期:18-12-04 08:50 信息来源: 字号:[ ]

答好幸福“考卷”

——记芝罘区毓璜顶街道大海阳社区党委书记、居委会主任冷晓燕

  一包火腿肠,一条狗绳,一本荣誉证书,让刚荣获大海阳社区“文明铲屎官”的崔瑞卿暖心极了。接过这些小小的“奖励”,崔瑞卿握着社区书记冷晓燕的手说:“有了这个荣誉,咱就多了一份责任,我们爱狗人士要互相监督,文明养狗,共同爱护社区环境。”

  11月23日上午,大海阳社区第二届文明养犬活动表彰了50名“狗狗家长”,主办方是由冷晓燕发起成立的社区文明养犬协会。今年,120多名会员在大街小巷设置狗粪收集箱,定时巡逻,文明劝导,相互提醒,解决了原本矛盾尖锐的宠物狗随地大小便问题。

  养犬小事,折射文明大事,冷晓燕的“小创意”让社区文明进了一大步,更让社区居民心服口服。“燕儿善动脑筋,遇到什么难题都能想出好点子。现在社区环境越来越整洁,邻里都像亲人一般,生活越来越幸福,这都是咱们燕儿的功劳。”大海阳社区养犬协会会长孙美香夸赞道。

  幸福是群众的共同愿景,而如何帮助群众答好幸福的“考卷”却值得深思。“把群众的芝麻小事,当成天大的事来办”——这就是冷晓燕的答案。在大家伙眼中,她是充满智慧的“社区当家人”,更是怀揣亲情和爱心的“小巷总理”,她的心永远贴在群众的脉搏上。

  面对面积不过0.6平方公里的“小社区”她没有感觉位小权微,而是觉得在这片陈旧的楼巷中大有文章可做;面对2528户社区百姓,她从不敢丝毫松懈,总是以亲人般的真心真情对待,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执着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。在她的一腔激情、一心坚守中,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,一个老旧社区焕发出新活力。

  18年,真心换真情

  带着感情为群众做事 换来超越血缘的亲情

  大海阳社区属于典型的老龄化社区,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多达2100名。记者在大海阳社区采访时,很多老人都亲昵地称冷书记“燕儿”。在他们中,有很多是老有所为的志愿者,心甘情愿为社区事务奔忙,起初都是因为冷晓燕的“个人魅力”。

  燕儿的魅力咋这么大?大海阳中街3-16号楼长张永波给出了答案——三年前的一场火把他家里烧了个精光,是冷晓燕带群众上门帮他粉刷墙壁、送来被褥;姐姐患有精神疾病,曾在街上翻捡垃圾吃,是冷晓燕挽着她去市场,给她买了暖乎乎的饭。“我能帮燕儿做的,就是当好这个楼长,管好卫生,帮好邻里。”张永波说。

  燕儿为啥和群众这么亲?社区壹家希望港的志愿者鲍美芝给出了答案——快过年了家里水管冻爆了,急坏了的鲍美芝第一个想到的是打电话给冷晓燕。不出十分钟,社区维修队就敲开了家门;小外甥在社区认养了樱花树,天天精心呵护,小小年纪就陪养出了爱心和责任感,让她心里“特别暖”。“燕儿说了,社区就是大家庭,你帮我、我帮你。燕儿是我的亲人,我愿意为自己的家尽一份力。”鲍美芝说。

  冷晓燕情系社区点点滴滴,靠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群众信任和托付,她相信“只要付出的是真情,换来的就一定是超越血缘的亲情”。参加社区工作18年来,她共为群众解决难题12000多件,与群众的感情是她日复一日、年复一年地真心付出换来的。

  半个月前,冷晓燕生病住院了,张景弄老人天天熬小米稀饭往病房里送。“听说燕儿病了,把我们吓坏了。这都是她忙工作不好好吃饭累病的,我们真心疼啊。”张景弄含泪对记者说。

  回想起社区换届那一年,心力交瘁的冷晓燕在连续加班的情况下累的病倒了,一向低调的她没有向任何人透露。社区居民看她几天都不在居委会,就一直打听她去哪儿了。当大伙终于得知冷晓燕在医院住院时,社区志愿者、楼片长纷纷冒着大雪前往医院看望。他们发现冷晓燕的母亲患有重病身在外地,公公住院尚未康复,孩子小还需要照顾,竟然自发排起了值班表,每天两人轮流到医院陪床看护直到冷晓燕出院,20多天从未间断。

  漫天的飞雪阻挡不住居民的热情,端水送饭、清理病房,居民们做得比家人更细致入微。无法下楼的冷晓燕看到社区老人顶风冒雪,深一脚浅一脚地离开医院的背影,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淌。她下定决心要扎根社区,尽自己的微薄之力,用真心、真情为辖区的老百姓服好务。

  “有情才有爱,有爱才有家。带着感情为群众做事,是一种温暖,群众看得见、摸得着、体会得到。付出真心,回报你的一定是真情。”冷晓燕深情地说。

  “书记手一挥,群众人一群”

  善于依靠和发动群众 是做好工作的“秘诀”

  积极的人像太阳,照到哪里哪里亮,冷晓燕就是大海阳社区的一抹暖阳。她不仅自己一腔热血,还挖掘培养社区“群众领袖”,引导建立了23个为民服务类、公益慈善类、邻里互助类、文化娱乐类社区社会组织,让有特长、有爱心、有能力、有智慧的群众在社区找到了他们的位置,散发出更多的光亮。

  时值初冬,73岁的于占芬大清早就冒着寒风从莱山赶到大海阳“壹家生活社区厨房”。虽然已随子女搬到莱山区,于占芬仍坚持每天坐公交往返两次到大海阳,为社区事务奔忙。

  于占芬说:“我从大海阳搬走了,要不是冷晓燕,我不会天天回到社区工作。我拿她当自己亲闺女,给她帮忙我高兴!”去年厨房开始筹建时,于占芬亲自带领志愿者挑选锅碗瓢盆、抽油烟机等物品,保证厨具的品质,还为工作人员配备了专门的衣服和帽子,将小小的厨房打造的“五脏俱全”。

  一餐一饭虽小,但传递的是一份互助的温暖。小厨房不是采用市场化的模式,而是通过组织动员群众养好本社区的老人,目前厨房的志愿者达到了32人,为92名社区老人免费做午餐。不仅是厨房,在大海阳社区,群众帮助群众、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”的事例比比皆是。冷晓燕说:“一人走百步,不如百人走一步,解决群众问题,光靠社区单打独斗是不够的,很多问题需要依靠群众,形成强大合力。”

  眼下,越来越多的服务平台在社区建立。冷晓燕建立起壹家家风馆、壹家初心社、壹家公益坊等19个功能服务区,提出了“社区壹家”的工作理念,倡导“我的社区我的家、我的社区我来建”,“社区的水电我来修、社区的矛盾我来调、社区的安全我来巡、社区的树木我来养、社区的狗狗我来管、社区的幸福我来讲、老人的午餐我来做、孩子的学习我来教、集体的生日我来办”……

  如今的大海阳,流传着这样一句话“社区书记手一挥,社区群众人一群”——善于依靠和发动群众,是冷晓燕做好社区工作的“秘诀”。

  在冷晓燕的带领下,大海阳社区呈现出互帮互助的浓厚氛围,“年轻的照顾年老的、无病的照顾有病的、有钱的帮助困难的”在大海阳成为一种风尚,“为了幸福大海阳的幸福而奋斗”成为了社区所有人的共同目标和奋斗方向。目前,参与社区服务的党员和群众已达到2500多人,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免费的水电维修、学生辅导、医疗诊断等服务。

  往群众心坎上“使劲”

  听得懂群众的语言 了解群众的需求

  “解决群众需求有时候并不是很难,关键是摸清群众想什么、知道群众要什么、找准群众盼什么,往群众心坎上‘使劲’。”——这就是冷晓燕的“群众观”。

  社区举办的第25期老年人智能手机培训班上,每个参加学习的老人都领到了结业证书。社区门口,张大叔拉着冷晓燕的手高兴的说:“没想到我今年76岁了还能再领一个毕业证,回家我可得让老婆子给我锁好了,书记,我得感谢你,感谢党啊!” 老人的高兴之情溢于言表,老人的话让冷晓燕深有感触:“没想到一个简单的社工小组活动竟然让老人这么快乐,一个小小的结业证书竟会让老人这么珍惜!群众的要求其实并不高,就看我们能不能替他们想到了。”

  大海阳辖区有一位只靠每月420元遗属补助生活的居民,冬天只穿着单薄的棉衣呆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过冬。冷晓燕每年都为他申请取暖补贴,但在去年冬天走访时,发现他仍然穿着单薄的衣服。到邻居家询问后,冷晓燕“恍然大悟”,原来老人因为家庭困难,舍不得用取暖补贴买棉衣。她马上联系街道“爱心超市”申请了棉被棉衣给老人送去,接过棉衣的老人顿时热泪盈眶。

  “这件事情对我触动很大,给老人再多的钱,他舍不得花仍然挨冻,棉衣棉被并不值钱,却能让他过一个暖冬。”由此,冷晓燕在社区建立了“四级责任人”为民服务分包网络,将社区书记、工作人员、楼片长、党员分别作为一至四级联系群众责任人,并向辖区群众公布联系方式,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听、群众需求有人管。

  “在社区工作就要听得懂群众的语言,了解群众的需求。有时候可能仅仅是一袋面或一桶花生油,但却传递了我们的责任和承诺,做了他们最急最盼的事,做了得人心暖人心的事,更多地传递了党和政府的温暖。”冷晓燕说。眼下,只要是大海阳社区的群众,不论是生活中遇到大灾或者小祸,还是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,都会得到社区党委的帮忙和救助。社区大党委为家庭困难的复退军人解决了孩子近4万元的大学学费问题;引进高校社工组织为双职工家庭的孩子们提供了四年免费的“430”课堂;寒暑假“阳光伙伴公益成长园”服务,解决了孩子们放学后和寒暑假无人看管的问题……

  好社区,是一座幸福的港湾。冷晓燕,就是幸福大海阳的守护者。“《道德经》中说,玄生万物,九九归一。我觉得不论是工作方法也好,还是服务机制也好,还是工作创新也好,这些都是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一种手段和方法,其中最重要、最根本的还是要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,把群众的幸福记挂在心上。”冷晓燕的话发人深省,心里装着群众,对群众有感情,把群众当亲人,才会面对复杂的群众问题有办法、有思路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