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策文件

您当前的位置 :灯塔·烟台智慧党建 > 人才工作 > 政策文件 正文

标定人才评价基准线

发布日期:18-05-29 08:27 信息来源: 字号:[ ]

  今年中央印发的《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》提出分类健全人才评价标准,改进和创新人才评价方式,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人才评价改革,对不同人才实行差别化评价,从制度层面对人才评价作出了科学设计、全面部署。

  评价标准是人才评价的核心。一方面,《意见》标定人才评价的“底线”,提出“把品德作为人才评价的首要内容”“探索建立基于道德操守和诚信情况的评价退出机制”,也就是在“德”上有问题的必须“一票否决”。另一方面,《意见》提出人才评价的“高线”,提出“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”“探索建立优秀青年人才举荐制度”,也就是在“才”上有突出表现的有可能“一票入围”。

  强调“德”的极端重要性,这是中华民族选贤任能的优良传统。我们党倡导的人才标准从延安时期提出“才德兼备”到后来的“德才兼备”,再到现在的“德才兼备、以德为先”,反映了对德的要求越来越突出。古人说,“才者,德之资也。德者,才之帅也”,讲的就是在人才的能力素质中,德都处于中心位置。一支缺乏科学精神、职业道德、从业操守的人才队伍,注定是没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队伍。对那些在科学研究中弄虚作假、抄袭代写的;那些为追求论文数量粗制滥造、投机取巧的;那些搞暗箱操作,在科研项目、职称评审、人才评价等学术评审中拉关系、送人情的,不管其名望有多高、潜力有多大,都要坚持“零容忍”,发现一起、严查一起、问责一起,真正达到震撼心存侥幸者的效果。

  在“才”的评价上搞烦琐哲学,这是当前人才评价的一大弊病。教授、副教授按论文篇数评定,甚至细化到第一作者多少分,第二作者多少分,用计算器评价一个人才,这不利于人才成长,更不利于科技创新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威尔逊,获奖前5年仅发表过3篇论文。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,要看研究成果的质量、原创价值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贡献,不能简单地将论文、专利、项目的数量与人才评价直接挂钩。屠呦呦试验了200多种中药,提取方式加起来380多种,实验191次后,终于观察到青蒿素对鼠疟、猴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100%。“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”。总结国内外知名学者的成长经历,可以发现他们往往一辈子只干一件事、或只干成一件事。但这一件事、这一项成果,已经足够奠定其在科学史上的地位。要引导人才甘于寂寞、潜心研究,可以十年不鸣,争取一鸣惊人。

 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,“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”。现在新兴领域的人才,不少是奇才、怪才,他们往往不走一般套路,有很多奇思妙想,大多数人一般都不看好、不赞同,甚至无法理解。如果还是靠一人一票来评价他们,很有可能被专家“投没了”。这个时候,就需要赋予真正的权威专家“敢为事业用人才”的权利,允许通过直接举荐的方式让人才脱颖而出。当然,公开公示等监督程序需要同步跟进。

  “一票否决”与“一票入围”,解决的是人才评价的“出口”与“进口”问题。“一票否决”,把出口畅通开来,才能有效防止“鱼目混珠”;“一票入围”,广开进贤之路,才不会有“遗珠之憾”。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,人才评价的导向也就真正把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