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村之声

您当前的位置 :灯塔·烟台智慧党建 > 互动交流 > 乡村之声 正文

栖霞小山村建起果蔬大棚“矩型”方阵

发布日期:18-02-06 08:57 信息来源:中共栖霞市委组织部 字号:[ ]
 

  隆冬时节,记者来到栖霞市蛇窝泊镇下范家沟村时,村口不远处连着5个塑料薄膜覆盖的温室大棚,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。随机走进一座大棚,一股热浪迎面袭来,映入眼帘的满是生机盎然绿油油的黄瓜藤蔓,轻轻地掀起绿叶,一根根带着露珠的黄瓜有的已经成熟,有的刚开出嫩黄的花蕊,甚是喜人。

  大棚里的两名村民正忙着采摘已成熟的黄瓜,忙的不亦乐乎。“无需水洗、轻轻一擦,咬一口清脆甘甜”,正在田间忙活的村党支部书记李明起,一边随手摘下几根黄瓜,一边向游客推介。“这是村里的老把式种的,不打药、不喂肥,纯绿色、无公害,保你吃的放心。”跟着李明起书记,记者在大棚里走了一圈,占地一亩多的大棚里,紧密种植了2500多棵黄瓜,一人多高的黄瓜藤蔓长势正旺,“这一个棚产量能达到1万多斤,收入可达5万多元”。

  说话间,李明起带着我们来到了紧邻的火龙果大棚。大棚里五六个果农正忙着种植,一边1000棵火龙果幼苗正整齐地摆放着,都有一米多高。“这些苗木是我们专门到青岛、青州考察后引进的,主要有‘金都一号’‘紫晶二号’,一年后即可少量挂果,两年后进入盛产期,亩产5000斤左右,按现在市场价格30元一斤计算一个棚收入15万不成问题”,李明起介绍说,“而像这样的果蔬大棚我们一共4个,分别种植了蘑菇、辣椒、芹菜、火龙果,按照蔬菜种两茬计算,所有大棚年收入可达40多万元”。

  小山村里建起果蔬“矩形”方阵,这在栖霞900多个村庄中也绝对是新鲜事,自然每天也吸引着不少远亲近邻登门参观考察。据李明起介绍,为改善村里劳动力减少、粗放种植模式效益低的现状,村两委2017年号召村民成立了鸿源合作社,合作社采取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的发展模式,依托党组织领办合作社,实行土地规模化经营,共吸纳60余农户以土地方式入股,目前已流转土100亩。对于土地入股的村民,村委按照每亩每年2000元的标准予以补偿。

  流转过来的土地,合作社建起了现代化苹果示范园80亩,采用宽行密植集约化栽培、高纺锤型修剪、行内覆盖、机械化作业等先进技术,栽植了矮化自根砧苗木,发展纳爱斯苹果、烟富系列、2001等优质苹果品种,预计进入盛产期后每亩地每年可增收3万元。

 

  对于余下的20亩地,在栖霞市委组织部下派包村第一书记李清哲的带领下,村两委一班人先后到青岛、河北等地进行了参观考察,最终达成一致进行高效农业种植。“发展大棚种植,除了考虑到产值高、效益快外,也是考虑村民们冬季都农闲,有时间、有精力”,市委组织部下派包村的第一书记李清哲介绍说,“为此部里2017年多方筹措资金100多万元,帮助村集体先期建立了5个果蔬大棚,加上水利、基建等投资接近200万元。现在来看效果非常明显,预计这5个棚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近60万元,并且可带动20多村民实现就业。”

  为了增加集体收入,带领全村百姓共同致富,该村将宝贵的土地资源利用到了极致。在该村原小学旧址上,记者看到,6亩闲置土地上被开荒出来后种植了新品种桃树650棵,进入丰产期后年可增加集体收入15万元。村集体在村中心大街两侧栽种了猕猴桃树苗,交付周边村民管理,所得收入集体、村民按比分红。村合作社将每年提出20%的收益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,其余用于果农入股分红及合作社自身运转,预计年可增加集体收入60万元,平均每户百姓增收4000元以上。

  “下一步,我们将充分利用好温室大棚的种植优势,发展大棚葡萄种植、有机油桃种植,并在桃树两侧栽植新品种甜瓜,预计年可增收30多万元。同时,入社果农还可到温室大棚、苹果示范园里打工,劳动力按时间计酬,开辟群众增收新渠道,实现村集体和百姓‘双增收’”,谈起将来的发展,李明起信心满怀,“同时,明年我们还计划依托火龙果大棚、蔬菜大棚发展乡村游、采摘游、自驾游,开办农家乐,带领全村百姓走上致富增收新路子。”